(现行规划时间,行为规范教育总目标、分阶段或分年级目标、现状分析、教育举措等)
一、规划时间
2009年~2012年
二、教育目标
l、总目标:“一切为儿童”的理念在学生身上充分体现;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展;增强合力构建行为规范教育大格局;争创新一轮“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2、分年段目标:
●低年级(一、二年级):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为重点,重视养成教育。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一日常规训练,培养学生从小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中年级(三、四年级):继续实施养成教育,着重对集体生活中的行为准则进行引导,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同时,把行规教育与学生道德品质、世界观的形成及人格完善相结合,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中,通过感受“京剧”国粹、学写“书法”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增强小公民意识。
●高年级(五年级):着重加强学生意志品质方面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塑造健全的品格,通过“小公民争议调解中心”、“看 听 记 讲 评”新闻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形成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使行规教育满足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陶冶情操,达到行规内化,品质外显。
三、现状分析
继2009年被命名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后,我校继续秉承“以德为首、以人为本”的办学方针,重视行为规范教育,将自主教育的基本思想纳入班集体建设,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落实在行为规范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童心学校”特色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体系。具体表述如下:
1、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在八十多年办学的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严谨、扎实的教风。在各项改革与创新的磨练中,教师队伍炼就了一身正气,更炼就了对学生真正的关注与倾听。学校拥有一支永葆童心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育德意识已上升到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层面。
2、创新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我校始终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为原则,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班级中建立了“小干部轮换制”、“中队小家务问责制”、“小岗位负责制”、“值日班长”及其他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阵地,学生行为规范水平进一步提高,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3、实践各类活动,行规教育有实效。学校通过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月月有节、快乐300分等一系列活动将行为规范教育潜移默化地渗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愿望,调动他们在品德进步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效。
4、课题研究制度化,行规教育科学化。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同理,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也需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现行规划的三年里,我校区级课题《“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奠基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结题报告《“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奠基教育的实践研究》获闸北区德育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少先队课题《创新少先队活动引领队员正当四好少年》的研究成功立项为市级少先队课题,中期报告《创新队活动、提高道德教育实效》获闸北区少先队论文评比一等奖。制度化的课题引领,为我校行规养成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促进了教师用科研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从事行规教育,使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更趋科学化。
5、管理网络完善,行规教育目标达成度高。我校历来重视行为规范建设,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由校长挂帅成立的学校行为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规教育的规划、指导、评估;而完善的工作制度更是发扬先进、鞭策落后,为行规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校行规教育的基础性项目达市级标准,发展性项目保障、反馈、调控措施落实到位,目标达成度高,行规教育系列化、规范化。学校德育少先队工作在市区有一定知名度并为上级部门认可。
四、教育举措(详见申报材料)
(一)强化过程管理,保障行为规范教育落实到位。
1、加强学校管理体系建设,创新教育机制。我校健全了行为规范教育的各项工作机制,规范了行为规范教育的操作流程,努力把行为规范教育工作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力求行为规范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完善管理机制。在行为规范教育工作机制上,形成“一点三线”齐抓共管的格局。一点为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三线分别为:分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学生,负责日常行为规范、校纪校规的贯彻落实和训练;教导处——教研组长——任课老师——学生,抓课堂主渠道德育的实践与渗透,落实行为规范教育;大队部——红领巾值勤岗——学生,负责每日学生行为规范的监督、考评;从制度上保证行规教育管理到位。
●整合目标机制。每学期开学,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制定学校行为规范教育计划,指导各年级组设计活动方案,推动计划实施。年级组依据学校总体规划,结合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年级组行为规范教育计划,并开展体现年级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根据学校行为规范工作计划和本班特色整合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目标与内容,并根据计划有序地开展班级特色教育活动。
●评价反馈机制。近年来,学校先后修订了《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及考核指标》、《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工作职责及考核指标》、《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等校本文件,其中都包含行规教育的相关指标,在教代会通过后予以实施。学校还与家长、社区单位联手共建,建立监督、评价及反馈制度,扩大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支撑体系和辐射范围,保障了行为规范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评优激励机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评优奖励制度、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人的评优奖励制度。特别是“道德规范好少年”评选中专设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予以奖励,并将他们的事迹展示在学校的走道内,有力地推进了行规教育的有效开展。
2、发挥年级组管理主体作用,确保行为规范教育分层实施。一中心小学有5个年级组,学生年龄从7岁至12岁,不同年段的学生在行为规范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上不能一刀切,而是要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才能使行为规范教育取得实效,甚至事半功倍。学校各年级组充分发挥管理的主体作用,在行为规范的具体实施中,根据本年段学生实际情况及整体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切的阶段性达成目标及训练措施,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的分层实施提供了最切实的保障。
(二)发展学生自主管理,优化规范教育途径。
1、构筑“童心乐园、做中进步”的操作体系。
●建立“自律免检”制度,变“他律”为“自律”。学校大队部红领巾监督岗在班级行规量化评比、每周公布评比结果、每月颁发流动红旗的同时,推出“自律免检”制度,对于在一个月的行规检查中没有扣分的班级颁发“行规免检牌”,免除下一个月的行规抽查。通过建立免检制度唤起学生自觉意识、培养自省作风,实现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他律”变为“自律”,从“被动”变为“主动”。
●推行五 S管理,注重知行统一。我校细化了温馨中队建设的各项制度,选派大队干部做好每月的中队黑板报、宣传栏、图书角的检查工作,配合学校的五S管理,提出了少先队的五S管理目标,并纳入少先队的行规检查。通过中队自查、整改,大队部抽查、反馈,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创设习得环境,强调系统优化。我校在行为规范训练中,以学校创办人陈鹤琴的“五指课程”思想为指导,将行规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校园生活融为一体,注重整体推进。
2、创设“润物无声”的校园文化,在个性发展中深化行为规范养成。我们认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靠学校单纯的说教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地体验内化。鉴于此,我校在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这三大德育载体的作用。
●学科教学是主渠道。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结合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规划好每周20分钟的行规教育内容,力求做到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我校制定了各学科学习习惯培养要求,将学生行为习惯纳入教师考核及学生免试、评优活动中,定期开展“小绅士”“小淑女”的评选活动。我们还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的熏陶。
●校园生活是载体。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外显的功能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经历,内在的作用是锻炼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包括行为规范中的精神状态、学习习惯、交往礼仪、集体规范等。我们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形成规则意识。
3、增强德育合力,构建行为规范教育大格局。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提高学生道德行为水准。我们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社区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行为水准。我们创设一切利于学生品行形成、提高修养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内化,从规范性行为发展为规范化道德素质和能力。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学校还将志愿服务作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抓手。我们与北站街道“阳光之家”结成对子,少先队员们定期到那里提供服务。在一中心,“阳光之家”助残志愿服务队,已经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提升家校工作内涵,形成行为规范教育合力。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在努力做好学校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和丰富家校工作模式和内涵,形成家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使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在互动中学习,在互动中接受行规训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道德素质,保证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发展。
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我们深入探索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将学生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的情况与《学习点点点中》中快乐300分的记录相结合,注重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在活动和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同时,注重反馈与调节,将评价的结论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促使学生对自身建立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5、加强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校坚定不移地以科研促教育,坚持不懈地开展课题研究。全体班主任老师参与区级课题《教育转型期学校专题活动的创新与设计》的研究,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机制,以新的思路和对策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具有辨别是非、独立思考、文明礼貌、诚信宽容、世界眼光、身心健康的“幸福好少年”。 |